鲜花祭扫成主流,社区公祭增多,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
今年清明刮起文明环保风
南报网讯(记者 马道军)清明时节,在这个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,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,文明程度的提升,市民祭祀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,“低碳”祭扫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。
本报通讯员 胡静 本报记者 马道军摄
这两天,记者在我市各大墓园采访发现,焚烧纸钱等传统祭祀方式,正逐渐被鲜花祭祀、社区公祭、网络祭祀等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。这些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之风,让传统的清明节逐渐回归“清净”与“文明”。
现象一:墓园垃圾增多,焚烧纸钱的祭祀垃圾比往年少了三成
这个双休日,难得没有下雨,一些市民“抢着”好天气出门祭扫先人。记者发现,在我市各大墓园,来扫墓的市民手中少了纸钱等传统的祭祀品,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的鲜花。
今天上午8点,在我市最大的公墓——普觉寺墓园,停满了车辆,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。前来给母亲扫墓的张晓平说,母亲生前是老师,特别喜欢浪漫,父亲经常给她买花。母亲过世后,父亲腿脚不便,为不给我们添麻烦,便主动住进了养老院。每年清明还有母亲祭日,父亲都特别交代我要给母亲送些鲜花,让她在“阴间”看了也高兴。
“鲜花祭祀挺好的,既文明又时尚。焚烧纸钱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,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,这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。”张晓平坦言。
市殡葬管理处陵园中心主任、普觉寺墓园经理张明跃告诉记者,这几年,随着宣传力度加大,市民的文明祭扫意识逐年增强。像今年拿鲜花祭扫的市民,就比往年多了不少。
“每年清明期间,园区内都会产生大量的祭祀垃圾。今年,墓园祭祀垃圾明显垃圾增多。不过,与去年相比,今年产生的焚烧纸钱的祭祀垃圾比往年少了三成。相反,花瓣、花梗及包装产生的垃圾增加了不少。”
这样的情况,在我市多个墓园同样发生。隐龙山墓园经理周立平表示,该墓园距离主城较远,但鲜花祭祀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。就是市民拿着纸钱的,大多也是一手纸钱,一手鲜花。
现象二: “鲜花换纸钱”, 部分陵园鲜花祭扫超八成
清明期间,在普觉寺、功德园等墓园门口,都赫然竖着“鲜花换纸钱”的提醒。今天上午,在雨花功德园,记者注意到,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动引导市民“鲜花换纸钱”。
一位来自江苏知青联盟的志愿者告诉记者,部分拿纸钱来祭扫的市民,经过我们的劝导,大都愿意“鲜花换纸钱”,更多的市民则是直接拿着鲜花来祭扫。
“功德园像个公园,这里安葬了很多将军、烈士,要是烧起纸钱来,烟熏火燎的,也是对他们的大不敬。”市民郭女士说。
郭女士说,父母生前都是知识分子,安葬在功德园,是一种荣耀。每年清明祭扫,除了思念,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这个清明,她家专门包了一辆车,一张纸钱都没拿,全部带了鲜花。全家将墓碑擦干净,周围摆满鲜花,很美,觉得这样挺好的。
据雨花功德园统计,双休日约有6万人进入墓园,带纸钱的很少,绝大部分是手捧鲜花,除了传统的菊花,百合也不在少数。
“市民的文明祭扫的意识慢慢在增强,我们去年清明期间做过一个统计,来功德园祭扫的市民,超过八成会带着鲜花来,今年估计这个比例会更高。”雨花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说。
在张明跃看来,古人讲究“入土为安”,烧纸钱、放鞭炮,只会惊扰到先人的安息,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。普觉寺、功德园等墓园,这几年推出的“鲜花换纸钱”活动,市民比较认可。
“这个双休日,普觉寺陵园‘鲜花换纸钱’活动,只兑换了三四百束鲜花,比往年高峰兑出的上千束鲜花少了很多。很多前几年参与兑换活动的市民,今年主动拿鲜花过来,这也从侧面说明市民鲜花祭扫成为主流,文明祭扫意识大大提升了。”张明跃表示。
现象三:社区公祭增加,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