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次感觉是很害怕的,接触了之后就会去洗手,始终感觉要不停地洗手,会觉得不太卫生。”
——小李回忆6年前首次踏入这个行业的心情。
小李(化名)正在登录系统进行遗体辨认登记。
记者采访的3名殡葬师,大学专业均为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。冷门、好就业,成为了这些90后殡葬师选择专业的理由。在市殡仪馆的防腐岗,记者见到了小李(化名)。略显瘦弱的身躯,此前还承担过运输和入殓的工作,于两年前被调到了防腐岗。
第一次实习心里发怵
在采访前,小李反复确认镜头里的自己是模糊的,不会显露真实身份。但说起自己走进这行的经历,他却是最能侃侃而谈的。
自大一开始,殡葬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就可以前往相关单位实习。而小李首次接触遗体,就是在大一实习的时候。“当时是去接运吧,在接到了家属的报丧电话之后,我们去家属的家里接遗体回来,几个老师傅带着我一个实习生。”小李回忆,第一次接运的遗体是一位老年人。“第一次感觉是很害怕的,接触了之后就会去洗手,始终感觉要不停地洗手,会觉得不太卫生。”时隔6年,回忆起首次踏入这个行业,小李瞪大眼睛描述着自己当时洗手的样子。
小李说,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,内心其实是有一个设定的:我们是要干这一行的。“有了这个想法以后,其实我们不会像一般人接触遗体那么害怕,但第一次还是会觉得发憷。”随着实践次数增多,小李接触遗体的恐惧心理早已消散,但随之而来的是情绪影响。
在殡仪馆这个丧葬场所,家属的情绪无一不是悲伤的。小李坦言,在实习的头两年,很难不受家属情绪感染,“这种哀怨的氛围也会让我们觉得很悲伤,但是到后来就慢慢淡化了,不会那么在意这些因素。”
帮逝者恢复安详容貌
毕业之后,小李从长沙到全国多个城市的殡葬场所工作过,包括上海、广西和湖北等地。2015年,小李来到了深圳市殡仪馆,担任入殓师。由于此前在湖北的一家殡仪馆有过一站式服务的经验,对于殡葬师的全流程,小李都颇为熟悉。
所谓入殓师,指的是为遗体化妆整容。靠近化妆间的地方是浓郁的消毒水味,走进去会看到3个不锈钢的化妆台,这里是小李工作了3年的地方。“如果是普通化妆的话会很快,一个人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。”选用油彩调出一款接近肤色的底色后,小李就开始对遗体的脸部进行涂抹,总体会呈现出一个比较安详的样子。大多数遗体都只会涂抹粉底和腮红,对于年轻女性的遗体则会搭配眼影和睫毛,男性长者偶尔会需要搭配胡须。
回忆起入殓师的经历,小李直言,最难的并非特殊妆容,而是整容。在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后,入殓师需要通过特殊方式来帮助遗体恢复原貌。
一些逝者在生前发生了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后,遗体会出现局部严重创伤的情况。由于面部是需要被瞻仰的,入殓师需要把各种组织分类清洗之后再拼接起来,“这些组织在破损了之后,皮肤是不会缺失的,需要我们把皮缝合起来,再通过特殊的手法使逝者尽量恢复安详的容貌。”
在小李操刀过的整容案例中,其中一名逝者的面部在交通事故中遭到了碾压,“整个头都只能看到皮的样子,已经不是立体的头,而是一个平面的样子。”完成一个逝者的整容,常常需要近5小时,经由三四名入殓师协同完成。缝合和拼接大多时候需要打孔,于入殓师而言也是颇为繁琐的工作。针对不同部位,入殓师会采取不同的缝合手法。“脸部是皮内缝合,针可以淹没到皮内,再把表皮贴合起来。腿部看不见的话,我们会采取简单的连续缝合。”
热爱这份工作 想一直做下去
一年前,小李从化妆岗调到了防腐岗。在整个殡葬流程中,防腐部属于第二个环节。遗体经由运输部送至殡仪馆后,小李和同事们就要将遗体交接过来,放在集中处置的冷藏区域。
除了物理防腐外,一些家属会提出运输遗体的需要,这时候就需要小李对遗体进行化学防腐。
“运输过程基本是中长期的,我们会通过灌注的方式对遗体进行防腐。”遗体在注射了药物之后能维持半个月,尸表只会脱水,不会变色。
市殡仪馆的冷藏区域设置了800多个位置,目前存放了超过400具遗体。“现在还有保存了10年的遗体,因为有些涉及到凶杀案件或者是无名遗体,如果没有死亡证明,我们也不能进行火化处理。”